现在是:
首页 > 详细信息
文艺|元夕漫想
供稿:本站编辑 时间:2022/2/16 点击:910 

        十五刚过了,年味渐散。天气还没有转暖的迹象,晚上在院子里走路时听人说到:明年过元宵节我一定要去吃个什么什么,今年人实在太多了,我都没排到……。微微一笑之余,我想,许多人对新年有新的期盼,也许是从期盼新年里的假期和美食开始的。

        或曰:人类的历史是从吃开篇的。从古代的“茹毛饮血”到现在的“煎炒烹炸”,由饥不择食到食不厌精,再到满汉全席、林林总总,不胜枚举;因为地域气候、饮食习惯、物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,不同地区人们对口味的喜好也有所不同,所以又有了“南甜北咸”、“东辣西酸”之论,只菜系就分了八个大类,让前来参加冬奥会的外国友人们羡煞不已——马耳他小姐姐“每天要吃六个豆包,比赛中途都不忘啃一口”,美国选手说自己“冬奥会以来,大概吃了300个饺子”……一场冬奥会下来,各国运动员不仅把中华美食扬名海外,还唇齿留香、心甘情愿的兼职做了中餐的义务宣传员,无心插柳的我们也能收获一片树影。

        巧妇弄炊得美味,高厨颠勺醉行僧。

        对中国人来说,“吃饭”好像确实是件大事,不论南北东西,“吃了没”这三个字几乎是每个中国人的灵魂发问,也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攀谈之始,细细想来,这既是独具一格的中国式问候,也是切切实实的关心和挂念。粗略一算,一日三餐,全年下来,我们要吃超过1000顿饭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:一个人怎么吃饭,就是如何生活——“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”,食物是最有情味的一种刻度,能给人以温暖和力量,能付之以平静和安宁,也更能抚慰你的心灵。

中国人是爱吃的。

        “莫笑农家腊酒浑,丰年留客足鸡豚”。当我们谈及美食,常常是以品味者的身份出现,即我们是“吃饭的人”, 吃饭之所以能让人感到幸福,大概是因为吃饭的人体验到了一种美妙,当胃被妥帖地安抚好了,心也能感到平和与安定。为了让这份美妙俞显得更加有仪式感,聪明的古人早就立下了示范:

        立春要卷春饼,

        清明当咬青团,

        端午水煮粽子,

        大暑刀切西瓜,

        处暑半只烤鸭,

        中秋必蒸肥蟹,

        霜降三口甜柿,

        腊八一碗好粥,

        冬至饺子下锅,

        元宵团团圆圆。

        这里面最隆重的要数春节了,操劳准备许久,齐备一屋食材,这种丰盛和喜悦,是在外奔波游子的多日念想,也是对一整年努力的犒劳赞赏。

        记得漾泉公司某位同事在朋友圈里分享过的一篇文章中提到,会做饭爱做饭的人,一般都是温柔、善良、无私的,和一个爱做饭的人在一起,生活一定很温暖。他们以一双巧手将锅铲翻飞,把生冷无味的食材变的热气蒸腾、香气四溢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,他们是一个传递温暖的人,也一定是个善良乐观人,一个愿意分享的人,一个胸襟旷达的人。正应了汪曾祺的那句话——“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 还有,留下名句“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”的清朝诗人袁枚,也是一个出了名的爱吃的人,因为爱吃,还写了一本《随园食谱》介绍各种美食的烹饪方法,想来,他一定是个爱生活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 其实,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确是由那俗不可耐,确也无可奈何的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组成的,它影响着我们的心情,支撑着我们的生活,谁也脱离不了。但要想从单纯的吃里面,吃出韵味、吃出感觉、吃出精神,就需要有一定的基础了,“有花方酌酒,无月不登楼”是一个境界,也是一种追求,在车邮马慢的古人那里或许更容易达到一些,现在的人们,生活节奏太快了,大多数的时间里,大多数的人们也只能“追求追求”。

        回到现实,今年的正月十六也是阳历的十六号,今天这样的日子,这样的天气,或许,邀三五好友,裹袄搓手,大家围坐一起,捧几碟小菜,酌一杯小酒,不论酒量如何,大家互相吟诵着白居易的“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”也是人生惬意的事情。

        祝各位朋友元宵节快乐,新年好运。

】【】【】【打印此页】【收藏此页 
版权所有:山西蓝焰煤层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:山西晋城市沁水县嘉峰镇李庄村 电话:0356-3699902 备案序号:晋ICP备06007349号
晋公网备14050002000253号  技术支持:天狐网络
链接链接